首 页 新闻资讯 政策法规 科技推广 安全监理 教育培训 农机维修 农机服务 农机机构  
 
  您的位置>>首页>>科技推广>>实用技术
请选择字号【 】 
 
春耕生产机械化技术指导意见
2024-3-25
当前,南方水稻、北方春玉米、春大豆正处于春耕备种的关键时期。为提高春耕生产机械化水平和机械化技术到位率,针对南方地区水稻生产和北方地区春玉米(大豆)生产提出本技术指导意见,其他地区可参照应用。

一、南方地区水稻育插秧

水稻机械化育秧移栽技术包括毯状苗机械化育插秧、大钵体毯状苗机械化育插秧、钵体苗机械化育插秧、钵体苗机械化有序抛秧等多种方式,能够实现水稻稳产增产,并具有灾害抵御能力强、除草剂使用少、稻谷品质好等优势,对于缓解南方多熟制茬口矛盾、提高复种指数具有重要意义,是水稻机械化种植的主要发展方向,应作为主推技术重点应用。

(一)耕整地

应实行轮耕制度,一般三年左右开展一次翻耕作业,有效提高耕层厚度。在上茬作物收获后应及时耕翻晒垡,有条件的地区应实行冬翻田。耕整地宜采用旱耕或湿润旋耕方式,秸秆宜还田,翻耕深度20cm以上,旋耕深度12cm以上,实现秸秆还田、埋茬覆盖。翻耕或旋耕时,可施用有机肥及其它基肥,使肥料翻埋入土,与土层混合。应采用水田耙或平地打浆机平整田面,沉实后达到机械移栽作业要求。由于双季稻区茬口紧,应及时耕整地,并留出足够的沉实时间。

耕整地宜采用橡胶履带式农业机械,禁止90及以上马力轮式拖拉机开展水田机械化作业,减少接地比压,减少水田犁底层的破坏。

耕整地作业质量应达到“平整、洁净、细碎、沉实”。加大激光、卫星平地技术推广应用,有利于高质量整地和水肥药高效利用。作业后,田块应平整,深度一致,地表高低落差≤3cm;田面应洁净,无残茬、杂草等杂物;耕整后应下碎上糊,上烂下实;泥浆应沉实达到泥水分清,寸水不露泥,沉实而不板结,机械作业时不陷机、不壅泥,争取水稻栽后早活棵、快分蘖、不僵苗的大田环境。

(二)播种育秧

1、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种植制度、栽插季节、生产模式等选择生育期适宜、优质、高产、抗逆、适应性好、发芽率和分蘖力较强、适于机械移栽并通过审定的主推品种;双季稻区应统筹考虑早稻与晚稻品种生育期,合理搭配,确保安全抽穗,实现双季机插高效生产。

2、育秧方式

培育适龄壮秧是水稻稳产高产的基础。通过带蘖标准壮秧的培育,达到预期田间栽插穴数和基本苗数,使大田群体长势均衡一致;带蘖壮秧有利于早生快发,争取足穗,塑造壮杆大穗,使个体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创造高产基础。应选择适宜的机械移栽育秧模式,宜采用集中育秧方式,着力提高秧苗素质和育秧效率。集中育秧应科学布局,经济适用,规模适度,便于统一管理和方便取秧、运秧;应做好集中催芽、精量播种、暗化出苗、苗期保温保湿和水肥药管理,降低育秧风险,提供高素质壮秧;特别注意预防低温冷害和苗期病害,防止烂秧。

适宜机械移栽的壮秧应根系发达、苗高适宜、茎部粗壮、叶挺色绿、青秀无病、均匀整齐。根系短、白、粗、多,盘结牢固,提起不散。毯状秧苗叶龄3.0—4.5叶,苗高12—20cm;钵体秧苗可放宽至叶龄4.0—5.0叶,苗高12-25cm;最大不超过25cm,秧龄20—30天。移栽后发根力、抗逆性强,能够早扎根、早活棵、早发苗。

3、苗床准备

按照排灌方便、背风向阳、肥力中等、便于管理的原则提前备足秧田(或大棚苗床),秧田与大田面积比一般为1:80—100,大钵体毯状苗和钵体苗秧田与大田面积比为1:60—70。育秧床土应提前调酸、培肥和消毒,pH值一般为4.5—6.0,最大不超过6.5;有条件地区宜选用基质育秧。如采用大田秧池育秧,应在播种前一周将秧田翻耕平整,达到“上糊下松、沟深面平、肥足草净、软硬适中”畦面标准,秧床顶面宽1.3—1.4m,平整光滑;秧沟宽0.25—0.30m,深0.15—0.20m;四周开较深围沟,确保良好的通气性、透水性,提高秧苗的抗低温冷害能力。

4、适期播种

根据品种特性、早晚稻茬口期确定适宜播种期、播种量和秧龄,培育适龄壮秧;早稻根据气象条件抢在冷尾暖头的时间段播种,长江中下游一般安排在3月中下旬。一般根据适宜移栽期,按照秧龄20—30天倒推播种期。播种时,根据机插秧作业计划做好分期播种育苗,防止移栽时秧苗超龄。应尽可能采用机械化精量播种方式,宜选用流水线播种,一次性完成装土、洒水(包括消毒、施肥)、精密播种、覆盖表土等多个环节;也可选用轨道式播种机械;田间育秧可选用田间播种机械。

播种前,应做好晒种、脱芒、选种、药剂浸种和催芽等准备工作,通过机械精选种子,提升发芽率,种子发芽率、成苗率≥95%;浸种前3—5天,选晴天晒种3—4小时,杂交稻只摊开透气,不晒种。选种可采用风选、筛选、水选等方式,水选一般用黄泥水或盐水,溶液比重为1.05—1.10。选种后,应用清水洗净后再浸种,宜采用浸种催芽机集中催芽,根据种子发芽要求设置好温湿度等指标,做到“快、齐、匀、壮”,以露白破胸为宜。

应选择冷空气结束、气温变暖时抢晴播种。播种前,应做好机械调试。应调整至适宜的播种量、底土量和覆土量。播种量根据品种类型、季节和秧盘规格确定,常规稻播种量(30cm行距)秧盘一般100—150g/盘,每亩25盘左右;杂交稻可根据品种特性适当减少播种量,一般70—90g/盘;窄行(25cm行距)秧盘按宽行(30cm行距)秧盘的面积作相应的减量调整;播种应精量均匀、不重不漏。底土厚度一般为2.2—2.5cm,覆土厚度为0.3—0.5cm,应覆土均匀、不露籽。播种洒水量应达到秧盘底土湿润、表面无积水、盘底无滴水,播种覆土后能湿透床土。

如采取大田育秧方式,应将已播种的秧盘,移至秧池田,放置在准备好的秧床上;秧盘应盘边相贴,搭建拱棚,盖膜保温,盖膜后四周用泥土压实,防止被风吹开,提高保温效果。

5、秧苗管理

水分管理应实现旱育秧,保持秧板土壤湿润和供氧充足。如遇低温冷害,应及时盖膜,保温防冻,并灌深水护苗;低温过后,应逐渐排浅水层,以免造成秧苗生理失水,导致青枯死苗。2叶期后,应以浅灌为主,保持土壤湿润,不留水层,以水控苗,防止徒长。移栽前5—6天,应控湿炼苗,天晴灌半沟水蹲苗,或放水炼苗,促进秧苗盘根成毯,增加秧块盘结力,便于卷苗运输和机插作业。2叶1心时,每亩施用尿素2kg作为断奶肥;移栽前3—5天,每亩追施尿素2.5—3kg作“送嫁肥”。

应适时(一般2叶1心开始)揭膜炼壮苗,根据气温变化调控揭膜通风时间和揭膜程度,一般晴天中午秧厢两头揭膜通风换气,傍晚时盖好。膜内温度保持在20—30℃为宜,超过 30 ℃时应揭开薄膜两头进行通风,控温不超过35℃,以防止烂秧和烧苗。如遇长期低温阴雨,应尽量延长盖膜期,促进秧苗生长。经过充分炼苗后,秧龄在2.5—3叶时揭膜,揭膜时间宜选在晴天下午,厢沟内先灌水后再揭开两头或一侧,以防青枯死苗。揭膜后,如遇连续阴雨天气或极端低温恶劣天气应继续盖膜,每隔3—5天于中午揭开两头通风换气,降低膜内湿度,减轻霉菌的发生。秧苗移栽前3天应揭膜炼苗,提高抗逆能力,以利于栽插后扎根返青。

应加强苗期病虫害防治,特别是立枯病和恶苗病的防治。移栽前,对秧苗喷施一次对口农药,做到带药栽插,以便有效控制大田活棵返青期的病虫害。秧苗见绿后,应根据机插秧龄和品种喷施生长调节剂控制生长,可根据不同型号药剂的产品说明书进行配制和施用,一般采用300ppm多效唑溶液每亩配水30kg均匀喷施。

(三)机插秧

1、秧苗准备

根据作业时间和进度,合理安排起秧时间和规模,做到随起、随运、随插;应尽量减少秧苗挤压和秧块搬动,避免运送过程中秧块变形及秧苗折断。起秧时,应先拉断穿过盘底渗水孔的少量根系,连盘带秧一并提起,再平放,小心卷苗脱盘;宜采用秧苗托盘和运秧架运秧;运至田头时,应卸下平放,使秧苗自然舒展,并及时采取遮荫措施,严防暴晒,避免秧苗失水枯萎。

2、机械准备

根据秧盘规格选择适宜型式的插秧机。为提高工作效率和栽插质量,宜选用高速乘坐式插秧机;如需要提高栽插密度,可选用窄行(25cm)插秧机;为提高肥料利用率,宜选用带有同步侧深施肥功能的插秧机。

插秧作业前,应提前加注润滑油,并检查调试插秧机,一般空运转5—10分钟,确保各部件运转灵活、无碰撞卡滞现象;应提前调整栽插株距、取秧量和栽插深度。装秧苗前,应将秧箱移动到导轨的一端,避免漏插;秧块应紧贴秧箱,不拱起,两片秧块接头处应对齐无间隙;必要时,应洒水润滑秧箱面板,使秧块下滑顺畅。

3、机插秧作业

着力提高栽插质量。栽插质量达到“浅、匀、直、稳”,提高钵苗抛秧精度,实现有序定位定植;提高毯钵苗的移送、切块精度,减少植伤,争取早活棵、早返青,促进低位有效分蘖。抢早栽插。早栽有利充分利用温光资源和促进有效分蘖,争取多穗、构建大穗,奠定优质高产。

根据水稻品种及栽插季节确定适宜栽插密度,栽足穴数。根据水稻品种及气候特点,科学匹配行株距,达到适宜基本苗数,确保有效穗数,发挥移栽稻产量潜力。一般常规稻株距12—16cm,每穴3—5株,种植密度1.7—2.2万穴/亩;杂交稻株距14—17cm,每穴2—3株,种植密度1.6—2.0万穴/亩。为促进低节位分蘖,宜浅栽。

作业后,秧苗应栽插均匀,深浅一致,一般漏插率≤5%,伤秧率≤4%,漂秧率≤3%,插秧深度1—3cm。

(四)田间管理

1、施肥管理

根据水稻目标产量、稻田土壤肥力和品种类型,结合测土配方施肥要求,确定合理氮、磷、钾配比和精确定量施氮运筹,培育高产群体;宜增施有机肥;一般有机肥和磷肥作为基肥,在整地前可采用机械撒肥机等施肥机具施入,经耕(旋)耙施入土中。钾肥按基肥和穗肥各50%施用;氮肥按基肥50%、分蘖肥30%、穗肥20%比例施用。可适当增加磷、钾肥的用量,以延长叶片功能期,增强光合作用,培育壮秆大穗,获得高产及超高产。实行秸秆还田的田块,应在基肥中加施10%氮肥。

不同稻区水稻高产栽培需肥量(kg/亩)

稻区

纯氮(N)

磷肥(P2O5)

钾肥(K2O)

长江中下游稻区

10.0—11.0

4.0—4.5

7.0—7.5

华南稻区

9.0—10.0

2.7—3.0

7.0—8.0

2、水分管理

应提前检修灌溉设施,增加灌溉水源,扩大灌溉面积,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及时浇灌保苗,加强抗旱春管。提倡稻田沟系配套,开好水稻丰产沟。大田间隔3—4m开宽25cm,深15cm丰产沟,同时开好横沟和围沟,确保灌排畅通。通过干湿交替,适度搁田,可控制无效分蘖发生,达到预期穗数;也可有效抑制基部节间伸长,增强群体抗倒伏能力,利于争取高产。

宜采用浅湿灌溉方式。活棵返青期一般保持1—3cm浅水层;秸秆还田田块在栽后2个叶龄期内应有2—3次露田,以利还田秸秆腐解产生的有害气体释放,此后结合施分蘖肥建立2—3cm浅水层。全田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80%左右时,采用稻田开沟机开沟,及时排水搁田,通过多次轻搁,使土壤沉实不陷脚,叶片挺起,叶色显黄。拔节后,应采用浅水层间歇灌溉方式,促进根系生长,控制基部节间长度和株高,使株型挺拔、抗倒,改善受光姿态。开花结实期,应采用浅湿灌溉方式,保持植株较多的活根数及绿叶数,促进植株活熟到老,提高结实率与粒重。

3、病虫草害防治

应强化监测预警,提前防范重大病虫害,推行分区施策、分类指导,落实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以及稻飞虱、粘虫和稻纵卷叶螟等重点病虫防控关键技术。应根据不同病虫草害情况,合理用药,宜选用高效、低毒(生物)农药及生物、物理防治技术,实施精准施药,减少污染。应大力开展统防统治、群防群治,提高防治效果,遏制重大病虫暴发流行危害,实现“虫口夺粮”。

在机插秧作业前1周内,结合整地开展一次性除草剂封闭灭草,施药后保水3—4天。机插秧作业后1周内,应根据杂草种类结合施肥喷施除草剂,施药时水层应为3—5cm,保水3—4天;有条件的地区,可在机插秧作业后2周左右,采用机械中耕除草,除草时水层应为3—5cm。鼓励使用机械除草技术,减少化学除草剂的施用次数和施用量,促进稻田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壤改良,构建可持续高产良田。

根据经营规模和地块大小,因地制宜地选用适用的高效植保机械。连片成方的规模种植,宜选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进行统防统治;丘陵山区及分散小地块,自走式植保机械下田困难、频繁调头轮辙压苗,可选用植保无人机或担架式植保机械。加强病虫草害监测,加强统防统治,通过有效防病获得高产。

二、北方旱作区春玉米、春大豆播种

东北地区春玉米、春大豆应重点推广以秸秆还田覆盖免耕播种为核心技术的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按照“多覆盖、少动土”的保护性耕作要求,因地制宜选用秸秆大量覆盖还田免耕播种技术、秸秆大量覆盖还田归行免耕播种技术、秸秆大量覆盖还田条耕播种技术、秸秆部分覆盖还田免耕播种技术等主推技术模式;围绕“提质量、增单产”的重点任务,鼓励整合免耕配套滴灌、苗期深松、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措施,优化技术路线,开展集成示范。西北地区春玉米、春大豆应重点推广起垄覆膜种植技术,对有水浇条件的地块可采取膜下滴灌、浅埋滴灌等技术。

(一)耕整地

1、秸秆处理

因地制宜采用秸秆粉碎还田、秸秆归行等秸秆处理方式,提高秸秆还田质量,培肥地力、蓄水保墒。对于秸秆覆盖量大、均匀度差、播种难的地块,可通过耙、耢或二次粉碎还田等方式进行秸秆处理,使秸秆均匀分布于地表,或使用秸秆归行机把播种带秸秆清理到休闲带,形成宽度为60—90cm的秸秆覆盖区域(休闲带)和40—50cm的无秸秆区域(播种带),防止播种机拥堵,提高播种质量。对于前茬秸秆量少的地块,播种前可不进行秸秆处理。西北地区还应做好残地膜的回收清理工作。

2、耕整地

东北地区因地制宜采用免耕、条带耕作等方式。对于春旱少雨、土壤瘠薄的风沙半干旱区以及中低产区,鼓励不动土直接免耕播种。对于春季土壤湿度过大的湿润区、黏重土区、高纬度冷凉地区、低洼易涝区及高产区在播种前在秸秆归行的基础上,根据墒情确定是否进行条耕作业,加快散墒提温,宜选用具有深松(耕)、碎土、耙地、镇压功能的条耕机或条旋机进行条带耕作,浅旋深度≤10cm,动土率≤50%。大豆播种时对于地表不平整、影响播种质量的地块,结合秸秆处理,可通过耙、礳等措施适度平整土地,动土深度≤8cm。

西北地区应根据降雨量需要和墒情,做好秋覆膜或顶凌覆膜。秋季整地质量好的地块或无灌溉条件的旱作地块,春季尽量不耕翻,直接起垄覆膜,或采取少耕或免耕方式灭茬播种或原垄卡种;秋季整地质量差的地块,覆膜前应浅耕,平整地表,土壤上松下实、耕层绵软、土地细碎,形成便于机械铺膜或播种作业的种床;土壤过湿地块,适时机械化雪散墒,明水地块及时排水。覆膜应选用厚度大于0.01mm、符合要求宽度的地膜。推荐采用带北斗导航辅助驾驶系统拖拉机配套起垄覆膜联合作业机作业,保持宽窄行距一致。

(二)播种

1、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生产条件、地力基础和气候条件,选用经国家和省级审定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宜机收优良品种,应采用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进行病虫害防治。玉米种子纯度不低于97%、净度不低于99%,发芽率不低于95%,含水量不高于13%,大豆种子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9%,发芽率不低于85%,含水量不高于13%。

2、播种机选择

播种机应具有破茬开沟、播种、施肥、覆土、镇压等功能,要求作业通过性强、无堵塞、播种质量好、能同时深施化肥。东北地区玉米免耕播种优先选用配有拨草装置、圆盘切草装置、指夹式或气力式排种器的牵引式高性能免耕播种机,大豆播种可选择气力式免耕精量播种机。西北地区灌溉条件的地块可选用具有覆膜铺管等复式作业功能的精量播种机,膜上播种可选用电动膜上穴播机,减少地膜损伤。播种正式作业前应按要求正确调试播种机,并进行试播,确认调试到位,播种量、施肥量、播深、肥深、行距、镇压力等应符合农艺要求。

3、播期选择

根据气温、土壤墒情、品种特性、栽培方式、管理水平等确定最佳播期。对土壤墒情差或无灌溉条件的地块,适当深播或深覆土,加重镇压;对旱情严重地区,宜采取“坐水种”或浇水造墒后播种。若适播期内未达到播种条件,及时改种早熟品种,并适当增加种植密度。玉米在5cm—10cm耕层地温稳定在10℃以上适墒播种,秸秆覆盖免耕播种须较常规播种时间推迟5d—7d,东北地区一般在4月中旬—5月中旬,西北地区一般在4月中下旬。大豆在耕层5厘米的地温稳定超过7℃时适墒播种,东北地区一般播期为5月上中旬,西北地区为4月中下旬—5月上旬。

4、精量播种

指夹式播种机作业速度控制在6—8km/h,气力式播种机为8—10km/h。玉米播种深度3—5cm,施肥深度8—10cm;大豆播种应播到湿土上,开沟深度5cm,播种深度3—4cm,覆土厚度在3cm左右。作业质量应满足播种深度合格率≥80%、粒距合格率≥95%、出苗率90%以上。

5、合理密植

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管理水平等,确定适宜种植密度,构建合理群体结构。玉米亩播量为2—3kg/亩,亩保苗4000—6000株。一般亩保苗4000株左右,整地播种质量高、肥水供应充足、生产条件整体较好,且使用耐密抗倒伏玉米品种地块,亩保苗密度可增至4500—5000株。大豆一般亩播量为4—6kg,亩保苗15000—22000株。

6、病虫草害防治

应选用配有雾化程度高、防漂移扇形喷头的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携药量小、飘移风险大,对于喷洒化学除草剂适用性不高,在平原地区作业优势不明显,应谨慎选择。根据当地病虫草害发生规律,喷洒化学除草剂或杀虫剂的措施进行控制。土壤墒情较好且地表秸秆覆盖量不大的地块,提倡实施苗前封闭除草;土壤墒情不好且地表秸秆覆盖量大的地块,或前期封闭除草效果不好的地块,应在玉米出苗后3—5叶期、杂草2—4叶期,大豆1—2片复叶期、杂草2—4叶期及时进行苗后除草。

7、苗期深松

必要时,可采用带有深松施肥功能中耕机在玉米6—7叶期拔节前后一次性完成苗期深松追肥、培土除草等作业;深松深度在20—25厘米,以土壤不起粘条为标准。秸秆量大或秸秆粉碎效果不好的地块,中耕机应安装前置圆盘切刀和后置深松杆齿,降低秸秆拖堆压苗伤苗现象,同时起到除去垄沟杂草的效果。

作者/出处: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粮作机械处 阅读次数 [8148]

上一篇   
栏目最新内容 | NEW
 2018年宁江区农机高效植保机械化作业 远程电子监测终端设备补助实施方案
栏目热门信息 | HOT
2018年宁江区农机高效植保机械化作业 远程电子监测终端设备补助实施方案 [1539]
   

主办:松原市宁江区农业机械管理局 地址:松原市长宁南街1318号 邮编:138000
电话:0438-5189707 http://njq.jlnongj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