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资讯 政策法规 科技推广 安全监理 教育培训 农机维修 农机服务 农机机构  
 
  您的位置>>首页>>综合信息>>综合要闻
请选择字号【 】 
 
吉林省高产创建实现"大灾"之年夺得大丰收  
2010-1-29

  2008年,吉林省在30个产粮大县102个乡镇、427个村、53478个农户组织开展了粮油高产创建活动,共落实万亩示范田62个,实施面积634103亩,核心展示田68614亩,高产攻关田10767亩。其中:国家级玉米高产示范田20个,实施面积210418亩。经三级测产验收,平均亩产为827.0公斤,比2004年至2006年平均每亩增产38.0%,比所在县2008年预计平均每亩增产21.4%,比农业部确定的目标产量增产3.4%。万亩高产示范田最高亩产达862.6公斤,千亩展示田最高亩产达921.5公斤,百亩攻关田最高亩产达969.0公斤。国家级水稻高产示范田4个,实施面积40024亩。经三级测产验收,平均亩产为745.2公斤,比2004年至2006年平均每亩增产23.1%,比所在县2008年预计平均每亩增产22.9%,比农业部确定的目标产量增产6.5%。万亩示范田最高亩产达828.0公斤,千亩展示田最高亩产达830.1公斤,百亩攻关田最高亩产达882.9公斤。国家级大豆高产示范田4个,实施面积41311亩。经三级测产验收,平均亩产为231.5公斤,比2004年至2006年平均每亩增产29.3%,比农业部确定的目标产量增产15.6%。万亩高产示范田最高亩产达257.5公斤,千亩展示田最高亩产达271.7公斤,百亩攻关田最高亩产达287.5公斤。吉林省农委提供的数字显示,2008年,吉林省通过粮油高产创建,增产粮食27亿斤,增幅在11%以上,全省农民增收18.9亿元。

  梨树县结合本地实际,与中科院沈阳生态所委托梨树县康达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现代农装北方(北京)农业机械有限公司联合研发了国内领先的2BMZF-2/4型免耕指夹式精量施肥播种机。实践证明,该机播种的玉米耐旱、苗壮、抗倒伏、腐土层增厚,在今年特大的伏旱里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梨树县农业局副局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介绍,这种机械的特点是采用指夹式排种器,能适应大小、形状不同的玉米种子,单粒播种率在97%以上、空穴率在4%以下,种子无破损,单粒排种精度高。该机采用螺纹式排肥器,在肥料流动性较差的条件下能够精确施肥,在施肥播种时,动土少,利于保墒,有效提高出苗率和保苗率,节本增效十分显著。

  德惠市农业局副局长王庆忠告诉记者,集成技术的推广普及,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投入。高产创建以来,德惠市共向示范区和辐射带动区农民投放各种补贴资金4.4亿元,在高产示范区域内全力实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土地开发整理、标准粮田建设、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先进生产技术普及、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和生态建设等"七大工程"建设,共投入项目资金3.7亿元。这"七大工程"包含着多项先进的生产集成技术。

  吉林省农委总经济师杨树玖介绍,2008年,省政府拿出专项资金200万元,为参加高产创建活动的县市示范田配套了5万元以上的工作经费,提前2个月给农民预拨各类财政补贴资金54.9亿元,使全省测土配方施肥达3000万亩,生物防螟达1050万亩,根茬机械粉碎还田达3721万亩,种子包衣达4565万亩,旱田化学除草达5199万亩,水稻钵盘育苗达684万亩,大豆等距点播达442万亩。今年的资金投入和重大技术推广普及面积还要进一步加大。有了资金的保证,一批高产、优质、高抗新品种和先进的集成技术得以大面积推广和普及。如玉米郑单958、先玉335等25个品种;水稻吉粳88、吉粳91等8个品种;大豆吉育88等10个品种。 玉米、水稻、大豆等主要粮油作物集成推广等离子种子处理、玉米宽窄行休闲种植、大豆窄垅密植、水稻超稀植等10多项关键技术。同时还对测土配方施肥、等离子种子处理等5项重大技术推广实行财政补贴,省里的补贴资金由过去的250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3500万元。省里还成立了由15人组成的专家指导组,并设立了三大主要作物首席专家,负责技术指导、中期考核和秋季测产等工作。各高产创建县,按照省里提出的主导品种和集成技术,抽调技术骨干,成立市、县、乡三级专家技术指导组,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技术集成方案,印成技术手册和技术明白纸,发放到农民手中。所有这些工作,都是围绕高产创建这一中心任务。吉林省高产创建工作,无论是在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保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国家的粮食生产安全、还是新品种、新产品、集成技术的推广普及都实现了质变和量变的历史飞跃,使传统农业生产发生了深刻变革。

  据了解,2009年,吉林省粮油高产创建在去年的基础上,核心区和辐射区力争粮食再增产5亿斤以上,全省农民再增收3.8亿元。

  从2008年开始,吉林省实施了粮油高产创建活动。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全省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取得了显著的效应和巨大的成果。2009年,吉林省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伏旱之灾,但粮食总产仍然取得了550亿斤的好收成,这一切都离不开粮油高产创建。吉林省农委农业处张永林处长告诉记者,吉林省粮油高产创建活动实现了四赢。一是农民综合素质迅速提高,在高产创建中,全省共培训农民400 万人次,核心区和辐射区农民都能掌握6项以上粮食生产新技术;二是核心区和辐射区粮食增产幅度都在10%-2%以上,确保了国家的粮食生产安全;三是由于近年粮食价格稳步上升,农民每亩耕地增收幅度在3%以上;四是催生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加快集成技术的推广普及。

  农民掌握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就为自己上了一份增产增收的双保险

  2009年,吉林省继去年在30个产粮大县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的基础上,又在46个县(市、区)107个乡(镇)、389个村、8.01万个农户中开展了以玉米、水稻、大豆为主的100万亩粮油高产创建活动。其中,玉米66万亩,水稻20万亩,大豆10万亩,马铃薯2万亩,花生2万亩。全省万亩示范田面积总数达102.7万亩、核心田面积达10.6万亩、高产攻关田面积达1.6万亩、辐射带动田面积达2188.2万亩。

  按照要求,全省高产创建的县(市、区)要大规模推广、普及、应用集成高产高效新技术。如玉米机械精量、半精量播种,苗带重镇压;底肥深施,垄沟追肥;应用耐密高产品种,合理密植;机械抗旱一条龙坐水种;因地制宜推广宽窄行交替休闲种植、垅侧栽培新技术;地膜玉米。水稻主要推广超级稻品种及优质米品种;钵盘旱育苗;超稀植机械插秧、抛秧;分期追肥;旋耕旱耙整地,浅、湿、干灌溉。大豆主要推广高油、高蛋白品种;机械等距点播;小垅密植、垅上双行种植。应用种子包衣和等离子处理;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应用低残留短残效药剂,生物防治玉米螟、农田统一灭鼠等是三大作物共同应用的技术。

  为了让农民尽快掌握这些生产新技术,全省各地广泛开展了农民技术培训,做到每户都有一个技术"明白人"和一张集成技术应用"明白纸"。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开展巡回指导和服务,把各项技术落实到田块,做到万亩方有技术专家、千亩片有技术骨干、百亩田有技术负责人。德惠市农业局副局长王庆忠告诉记者,仅德惠市就组织农民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班1247期,科普大集61场,发放明白纸50余万份,滚动播出48个农业科技专题的电视讲座,培训、指导高产创建区和辐射带动区农民50万人次。今年,德惠市有11个乡镇31个村的2435个农户纳入到三个万亩高产创建田范围内,辐射带动16个乡镇128个村82350个农户,辐射带动面积170万亩。力争在去年高产创建的基础上,带动全市再增产粮食1.2亿。

  在德惠市米沙子镇晨光村玉米高产创建"新型种植模式"规范化示范区内,记者看到,他们采用该技术使每公顷玉米保苗6.5万株以上,玉米全株光照时间延长到3.5小时,提高了玉米群体光能利用效率,其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效益十分显著。用当地农民任振林的话说,这项技术应用以后,整个田间玉米棵棵是地头,垄垄是边行,公顷产量可达30000斤以上,用这项新技术,一公顷地就比别的地多打5000多斤粮,多收入4000多块钱。德惠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崔振礼介绍,这项技术的特点是改传统无规律垄向为正南偏西20度,玉米产量比常规种植增产20%左右。是平播不起垄,扩大垄距,2米为一个耕作单元,播两行玉米,休闲轮作区在2米耕作单元内,每个耕作区播种1年休闲2年,收获时耕作区留40cm左右高茬,把玉米秸秆搁在两行玉米空之间,经过2年自然腐熟全部还田。据了解,这项技术除了在德惠市推广外,今年,九台市也推广了2805亩。记者在德惠市还了解到,他们推广的一些新技术在当地行之有效。一是米豆间种技术。即三垅黄豆一垅沟玉米。这种技术,农民每公顷在收入7000斤-7500斤黄豆的同时,还能多收入7亩地的玉米。德惠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邵金祥帮农民算了一笔账。黄豆按每公顷产7000斤、价格按每市斤2元计算,黄豆一项就收入14000元。7亩玉米按每亩产2500斤、每市斤0.7元计算,7亩玉米又能收入12250元,这12250元是农民偏得。二是赤眼蜂生物防治玉米螟新技术。这种新技术是在原有防治的基础上,攻克了一只赤眼蜂就能使一颗玉米株上所有的玉米螟卵块受到辐射,达到玉米螟全部防治的效果。崔振礼给它起了个名字叫生物防螟导弹。三是玉米比空高密高产栽培技术。这项技术采取6比空栽培方式,既 6垅玉米空一垅地,这样做能改善田间通透条件,创造田间适宜小气候,发挥玉米边行优势,使每公顷播种密度达到7万株、保苗6万株以上,公顷产量达到28000斤以上。四是大豆单垅双行技术。这种技使每公顷大豆种植株数由过去的15万株达到现在的21万株以上,每公顷产量也有过去的4500多斤增加到现在的8000多斤。

  德惠市朱城子镇瓦盆村村长、大豆高产创建示范户李树堂说,通过高产创建,自己和村里的农民学会了大豆高产施追底肥、防止大豆生长过高的化控等6、7项农业生产新技术,这些技术使每亩耕地平均能增收3%以上。实际上,农民学会掌握了这些先进的生产新技术,就为自己上了一份增产增收的双保险。

作者/出处:新华网吉林频道 阅读次数 [4656]

上一篇  下一篇   
栏目最新内容 | NEW
 “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成就显著——饭碗更稳牢 乡村更和美 农民日子更红火 
 2025年农机购置补贴采信认证结果培训班在泉州举办 
 高端智能农机装备有了系统性国家标准——3项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 
 总站2025年农机安全监理装备示范应用培训班在安阳举办 
 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在湖南湘西举办 
 全国农垦粮油生产能力提升现场交流会在北大荒召开 
 2025年庆丰收农业农村法律知识线上竞答活动今日正式启动 
 农业机械化标准审查会在西安召开 18项农业行业标准通过审查 
 优化丰收奖导向 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
栏目热门信息 | HOT
松原市启动“数字农业”项目  [48671]
吉林省农机推广工作会议在长春召开 [43001]
吉林省举办玉米收获机械田间生产考核及检测培训班 [42864]
吉林省召开玉米、大豆机械化收获研讨会 [42848]
省农委纪检专员到我站检查督导先进性教育活动 [42714]
吉林省农委副主任陈巳深入联系点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41494]
吉林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应选择食品工业   [41250]
吉林省农委举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专题报告会 [41057]
吉林省农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动员阶段总结暨转段动员会召开 [40932]
抽样调查显示:九成乡镇农技人员转向农资经营创收 [40511]
   

主办:松原市宁江区农业机械管理局 地址:松原市长宁南街1318号 邮编:138000
电话:0438-5189707 http://njq.jlnongj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