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资讯 政策法规 科技推广 安全监理 教育培训 农机维修 农机服务 农机机构  
 
  您的位置>>首页>>综合信息>>综合要闻
请选择字号【 】 
 
中国奇迹:以不足10%耕地养活世界22%的人口
2009-8-14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种植业生产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我国粮棉油糖菜果茶茧等主要农产品大幅度增长,结束了长期短缺的历史,实现了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不仅满足了全国十几亿人的吃饭和城乡居民生活改善的需要,而且推动了饮食服务业、纺织服装工业、交通运输业、仓储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同时,通过向其他国家提供发展经验、先进实用技术和优良品种,对世界粮食和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9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先后登上了3000亿斤、4000亿斤、5000亿斤、6000亿斤、7000亿斤、8000亿斤、9000亿斤、10000亿斤八个台阶。近几年来,中央明确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作出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基本判断,制定了“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针,采取了更直接、更有力、更有效的支农惠农政策,促进了粮食生产的迅速恢复发展。2004~2008年粮食连续五年增产。2008年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04公斤,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比1949年增加195公斤,增长近1倍。经过60年的发展,中国粮食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不仅以不足世界10%的耕地基本解决了占世界人口22%的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保证了国内粮食安全,而且为促进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

  在粮食生产迅速发展的同时,60年来,棉花、油料、糖料和园艺产品等经济作物生产也实现了协调发展。2008年全国棉花总产量达到749万吨,比1949年的44万吨增长了16倍,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位;油料总产2952.8万吨,糖料总产13419.6万吨,分别比1949年增长了10.5倍和46.3倍,食用油自给率达到40%以上,糖料产需实现了基本平衡。与此同时,蔬菜、水果、茶叶、花卉等园艺产品生产快速发展,不仅满足了国内生活需求,而且出口创汇额逐年增加,特别是“入世”以来,园艺产品出口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增长点。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坚持“绝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深入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实施,主要农作物生产逐步向生态条件适宜、种植基础好、增产潜力大的优势区域集中,主要产品供给基本实现总量平衡、结构平衡和质量提升。区域化生产格局初步形成,出现了一批独具特色、优势明显的专业化生产区域。如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生产在其优势区域的集中度分别达到85%、90%、60%和50%以上,初步形成了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大粮食作物九大产业带;棉花生产基本形成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三足鼎立”的局面,三大优势区域的棉花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的97%和98%左右。粮食作物生产实现了由单纯依靠扩大面积增加总产向稳定面积、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的重大转变。粮食作物面积占整个农作物种植面积的比重由1949年的88.5%下降到2008年的68.3%。全国粮食、棉花、油料、糖料的人均占有量由1949年的208.9公斤、2.2公斤、4.2公斤和6公斤,提高到2008年的404.1公斤、5.7公斤、22.6公斤和102.6公斤。品种结构和产品质量进一步优化。2008年四大粮食作物品种综合优质率达到64.8%。蔬菜生产基地、设施蔬菜特别是节能日光温室的迅速发展,交通运输状况的改善和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的实施,使我国冬春和夏秋淡季蔬菜消费,基本实现了周年均衡供应,满足了人们多样化消费需求。

  60年来,种植业各种农产品产量的大幅度提高是在耕地和劳动力逐渐减少的情况下实现的,在这一过程中,科技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专家测算,“七五”时期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27%,“八五”时期提高到34%,“十五”期末达到48%。随着农作物育种由传统育种向杂交育种、细胞工程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和航天育种发展,大大提高了良种培育和品种更换速度。尤其是通过杂种优势理论的研究开发及其在水稻、玉米、高粱、蔬菜育种上的广泛运用,培育出一大批高产、优质、多抗杂交新品种,推广了种子精选包衣、精量半精量播种、免耕栽培、地膜覆盖、旱作节水、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实用增产技术,实现了良种良法配套,加速了生产用种的更新换代速度,提高了良种覆盖率和单位面积产量水平。

  在生产发展的同时,种植业依法管理和宏观调控的手段、力度逐步加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颁布实施了基本农田保护、植物检疫、种子、农药管理等法律法规,不断巩固、完善和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各级农业部门依法建立了管理机构和执法队伍,种植业管理由单纯的行政手段逐步向行政、经济、法律等综合手段转变,初步走上依法行政、依法治农轨道。全行业法制意识不断增强,管理行为日益规范,政务信息逐渐透明,调控手段更加有力,大力推进了种子、肥料、农药产业化发展,大幅度提高了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数量和质量,促进了各项增产技术的落实,为粮食和农业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此外,党中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以及“粮食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的强化落实,不断加大了各级党委、政府重农抓粮的工作力度,行政推动已成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主要抓手和重要经验。

作者/出处:农民日报 阅读次数 [5383]

上一篇  下一篇   
栏目最新内容 | NEW
 高端智能农机装备有了系统性国家标准——3项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 
 总站2025年农机安全监理装备示范应用培训班在安阳举办 
 2025年农机购置补贴采信认证结果培训班在泉州举办 
 农业机械化标准审查会在西安召开 18项农业行业标准通过审查 
 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在湖南湘西举办 
 全国农垦粮油生产能力提升现场交流会在北大荒召开 
 2025年庆丰收农业农村法律知识线上竞答活动今日正式启动 
 优化丰收奖导向 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 
 全国夏粮收购超1亿吨 
栏目热门信息 | HOT
松原市启动“数字农业”项目  [48642]
吉林省农机推广工作会议在长春召开 [42974]
吉林省举办玉米收获机械田间生产考核及检测培训班 [42841]
吉林省召开玉米、大豆机械化收获研讨会 [42809]
省农委纪检专员到我站检查督导先进性教育活动 [42685]
吉林省农委副主任陈巳深入联系点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41467]
吉林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应选择食品工业   [41223]
吉林省农委举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专题报告会 [41028]
吉林省农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动员阶段总结暨转段动员会召开 [40902]
抽样调查显示:九成乡镇农技人员转向农资经营创收 [40493]
   

主办:松原市宁江区农业机械管理局 地址:松原市长宁南街1318号 邮编:138000
电话:0438-5189707 http://njq.jlnongji.cn